您的位置:首页
> 民主监督 >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

关于对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工作的建议

时间:2018-07-31 09:50:17 来源:区政协

瓯海区政协派驻旅游局监督小组

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区政协派驻旅游局民主监督小组在胡林兴副主席的带领下,对区旅游局工作开展了民主监督活动, 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明察暗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近年来旅游局工作情况

(一)旅游经济持续提升

近年来,全区旅游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克难攻坚、扎实工作,保持了旅游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735.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7%;实现旅游总收入67.86亿元,同比增长15.23%。2016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创旅游总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6.5%。

(二)旅游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旅游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快。《泽雅纸山景区详细规划》、《瓯海区会昌河旅游发展规划》等9个规划完成批复或通过专家组评审。二是优秀旅游项目有效推进。仙岩大酒店、梦多多小镇等一批涉旅项目顺利推进;龙溪漂流、金刚尖滑草场、户外拓展等休闲项目对外开放;温州乐园二期完成土地出让工作。

三是泽雅4A级旅游景区创建有序推进。泽雅景区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面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纸山、七瀑涧景区2个游客中心,完成七瀑涧栈道一期、景区旅游标识标牌等建设。四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区各景区新增生态停车位800多个,改造修复游步道、仙岩泽雅景区的通景公路,有效缓解景区停车难的问题。积极开展旅游景区环境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优化提升全区旅游景区环境。

(三)旅游特色工作突出

一是大力扶持民宿发展。出台了《温州市瓯海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举办了“两岸民宿发展论坛”、“首届民宿(农家乐)公益培训”,联合7个部门开展民宿认定工作,第一批认定民宿15家;同时联合区农商行推出了“民宿贷”;多措并举推动民宿经济发展。目前,我区面上启动民宿项目达35个,其中茶山青灯山舍、景山沁漫居、仙岩盘云谷等项目已建成投用。二是全力推进旅游营地驿站建设。为适应休闲旅游发展新趋势,旅游发展新业态,建成泽雅石榜山、龙井、安乐溪、屿山等4个自助旅游营地驿站。三是强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面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厕所建设意见,利用3年的时间,使我区旅游厕所管理建设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并以旅游厕所革命为基础,全面提升我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新建旅游厕所8座,改建12座,创建A级旅游厕所29座。四是合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协助推进省级特色小镇景区创建工作;牵头编制《温州肯恩小镇规划方案》,以旅游产业为特色,依托开放性肯恩大学、结合欧美风情、做好“学城联动、产城融合”文章、发展研学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发挥丽岙“花”的基础和“侨”的资源的定位,谋划投资项目。五是深入开展特色旅游产品和农家乐品牌创建。创成省、市级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市级农家乐精品培育项目2个、市农家乐示范点2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家,评选出瓯海“十大最美农家乐”;开展特色购物场所3家、特色乡村旅游客栈3个、智慧旅游体验点1个等旅游特色产品创建工作。

(四)旅游品牌逐步打响

一是扎实开展媒体宣传。在FM93交通之声、温州电视台、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今日瓯海、乐游天下、旅行者、出租车等媒介全方位宣传瓯海旅游;同时健全瓯海旅游微信号,完善瓯海旅游网站。二是积极参加各类旅交会。组织参加了义乌国际博览会、温州旅游商品展卖会、温州网络旅游节等 ,进一步打响了瓯海旅游知名度。三是积极举办节庆活动。筹划举办了“红红火火迎新春、瓯海农家过大年”系列活动,尝新节、周岙正月十三挑灯节、泽雅风情旅游节、琦君文化旅游节、“景区课堂”活动、“泽雅漂流”杯第二届千人徒步大会、5•19中国旅游日暨文明旅游宣传等节庆活动,提升瓯海旅游整体形象。

二、旅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旅游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区旅游业发展工作中的最大短板。一是景区公路不畅。通景公路标准低、路面差,尤其是泽雅景区和大罗山上的主要通道弯道多、道路窄,大型旅游车不能通行;景区间通畅的环线交通网没有形成,公共交通到达不了,给老年游客带来极大不便。二是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泽雅景区、大罗山景区和仙岩景区作为我区最主要的三大景区,至今都没有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宾馆酒店设施缺乏,旅游接待能力差。

(二)规划编制过多,落地实施较难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已经编制完成和正在编制的规划就达到9个之多,仅泽雅风景区就有纸山、七瀑涧、泽雅湖、西山道等4个详细规划,然而受到土地政策、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政策的制约,没有一个规划能够完整得以实施。如受土地政策的制约,直接影响了用于旅游发展的最基本用地建设,甚至连停车场建设也困难重重。在政策和机制的突破上缺乏担当精神。

(三)统筹协调乏力,重复建设频繁

旅游局是我区旅游建设主要部门,随着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项目涉及到文化、体育、农林、城建、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建设,部门间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合力。旅游局没有也无力对涉及旅游产品建设的相关部门进行有力协调,各相关部门在景区规划内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建设,导致多头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老房子的修复问题,主要由文广新局负责修复。再如古村落的旅游标识牌,文广新局也在建设。还有古道建设就更为混乱,旅游局、体育局、农林渔业局等各自建设。

(四)服务水平较低,营销手段单一

一是旅游局机关专业人员缺乏。目前全局仅有2名旅游专业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全区旅游方面工作的专业需求。二是不重视专业导游的引进和培养。如纸山景区以文化为主,却没有一个可以介绍的导游,遇到游客或者考察团,临时聘请人员进行介绍。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如我区的农家乐、民宿举办者均以当地农民居多,这些农民文化水平低,先进理念少,服务水平低下,影响了我区旅游业的形象。三是在旅游宣传和营销手段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效益。在旅游宣传方面,目前我区旅游的对外宣传主要是通过网站、微信推送和专题片等进行推广,但在主流媒体和重要公共场所的宣传不够。比如CCTV、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鲜见报道。在机场、动车站和瓯海大道沿线等主要交通场所没有设立醒目的宣传标识。在营销手段上,也没有推出吸引客人的创新举措,特别是2016年的工会疗休养方案中,就没有争取到应有的份额。

三、对区旅游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区旅游要素中的短板所在,建议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要尽早开工建设泽雅、大罗山旅游集散中心,提升通景公路等级,保证旅游大巴能够进得去,切实解决景区道路等级低、游线不畅通问题。要主动对接公交部门,逐步解决景区间环线公共交通问题,串联主要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使游客来的便捷、走的通畅。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交通指示牌的设置。

(二)加强协调,合力建设旅游项目

要充分发挥区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完善会议制度。针对我区不同部门各自建设旅游项目的现状,旅游局作为旅委会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建立常态化旅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涉旅项目建设会议,及时解决全区旅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靠旅委会的职能,逐步理顺与大罗山管委会、市建设集团的关系,加大对大罗山建设的力度。作为旅游局,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和创新,加强与土地部门的沟通,争取最大支持,才能实现我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景观线

一是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景区建设。我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旅游发展,然而在“全域景观化”的指导思想下,投资显得较少,难以打造精品景点。我们建议,在资金相对短缺的现状下,一定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补齐短板,打造特色亮点项目,建立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如泽雅景区、大罗山景区的彩化林建设。二是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重点景区支持力度。我区较多的旅游项目由民间资本投资,对于一些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涉旅企业,如温州乐园、梦多多、泽雅漂流、金瑞公司等,要主动对接服务企业,定期召开涉旅企业发展座谈会,了解企业困难。不仅在业务上予以指导,还要在争取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协助企业解决各方面的政策制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取资金,协助企业建设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如农业观光园的游步道建设等。

(四)拓展渠道,提高旅游知名度

近几年,旅游局不断加大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有力促进了旅游信息的快速传播,然而在传统平面媒体的宣传上做得不够,建议在动车站、机场、瓯海大道沿线、瓯海行政中心、温瑞大道、泽雅大道等主要交通地段加大对瓯海旅游的宣传力度,同时可以联合温州日报,召开瓯海旅游发展研讨会,定期推出瓯海旅游专版,为瓯海旅游添砖加瓦。切实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争取工会支持,联合其他县(市、区),推出“五天四夜”的职工疗休养线路。结合传统节日,推出优惠措施,如5•19中国旅游日,推出优惠和免费开放景点等政策措施。

(五)引进人才,加强从业者培训

要加强我区旅游人才的引进工作。旅游局机关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引进专业的旅游专业人才,可以通过招聘方式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新生力量,同时可以委托高职院校或者中职学校培养一支属于瓯海的专业导游人才。此外,还要加强现有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工作。我区现有的农家乐、民宿经营者、景区服务人员均来自于农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素质普遍较低。建议旅游局每年定期举办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培训班,颁发相关技能证书,并作为农家乐、民宿复评的必备条件之一,引导涉旅经营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达到提升瓯海旅游形象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